第二十二节 愁肠满腹何消解 四-《南回归线》


    第(3/3)页

    林老儿患的是蛊胀,也既是后世所谓血吸虫,当然他家先时都不知道,原本家中只当个慢性的病症,也并未延医。只是平日不能下力,只在家中做事。那天也是巧了,于炮正好听见马牙子与傅小飞争执,便让闽娘与姿娘带路来给陈禄治病,本来想借着这事好生宣扬一番,却连带着把林老儿的病也一并治了。

    才两天不到的功夫,这边的汉人们倒是都知道了于神医所说要注意远离河边的钉螺,也有勤谨的听了于炮的方法,在水草繁茂之地广撒石灰。南洋这里土酋惯食槟榔,常以待客,还制有专门器物。只是有一桩,要加石灰,石灰多以海边贝壳捣碎烧制,这吃法后来才传入大明和印度,是以本地并不太缺石灰。

    …………

    虽然只有旱季雨季之分,但张柴佬还是习惯以四季相称,刚到初春时节,这时节风小,海流却一点都不慢,若是收起锚,一个对时便能放到纳闽,只是他对最近的传言还有些将信将疑。

    张柴佬的父亲本是船匠,嘉靖末被海寇裹挟从潮州来的渤泥,他也袭了这手艺,只是后来世道不平,也就拉起了族人,做起了无本的买卖。原先最好做的当是苏禄和爪哇,论航海,中国人与当地的土人不相伯仲,但要说见仗,土人则绝不是汉人对手,尤其潮州人又抱团,更是好勇斗狠惯了。

    只是后来红夷陆续在香料群岛上构筑堡垒,买卖便益发的艰难,原本大食人和本地土人的渔船、商船本也未必能如广船、福船好操使,带着手下弟兄一个接舷,只要交上了白刃,便没有夺不下的,是以开头的几年,进项颇多,海上的日子也很是过得。

    可后来来了红夷的大夹板船,船舷既高,火器又犀利,久之这桩生意便渐渐失了张致。后来实在过不得了,只得率部到这渤泥国讨生活。

    好在此地多是土人,因为潮信大,又不似爪哇那等内洋好使舵,平日商船多沿着潮流走,既不好逆着风信,往来走动的船只相较爪哇更不算多,但在本地欺负土人疍户,倒是得心应手,虽不比以往的日子荣耀,但至少张家一族上百口,吃喝也得周全。

    自迁来渤泥后,张氏一族便在婆罗乃与沙巴之间的一处名作瓜拉彭尤的海湾建起了村寨,港湾虽小,却也好避风,张柴佬就又操起了祖传的营生,在港中造船供给婆罗洲北的各家商户,也还兼做无本的买卖。

    他又托了乡亲回乡时广为宣扬,渐渐在这婆罗洲北也聚起了三四百人马。

    这几日正要去做一桩大买卖,听说婆罗乃那边的纳闽岛上一夜之间来了一群自称宋人的短毛怪人,奇的是传闻这起短毛是操着不畏潮流风向的铁船,铁船初来,让婆罗乃城中的素檀颇为惊惧,是以那王弟便在国中各处联络,想要将这货短毛驱逐。

    自然,张大王也是个伶俐的,绝不只会听风听雨,便又着了亲信乡人四处打问了一番,方知那短毛上岸的才不足百人,留在岛上的也只在百人上下,铁船却始终停在纳闽岛上。

    此时,短毛广有财货的消息也听了许多,只是自家虽然能在此地当得土皇帝,却未必能真和那短毛见见仗,毕竟自己的船队并不比大明寻常的海盗高明多少,也是靠着弓箭和白刃,只是短毛的船只,听说包着铁皮且还能逆风而行,寻常的火箭和靠帮并不好用,手上的火器却只够听个响,况人数并不占优。

    好的只是并未听说谁见了短毛能使刀枪火器,张柴佬想着占有短毛的铁船,好横行海上,却一直苦思可行的法子不得,直到前两日终于解了这个死局。

    自家的船队准备停当,正在等待消息的张大王就见一个亲信喽喽自码头兴冲冲的过来,人还没到声音便自先传了过来。

    “大柜,方才冯通事自三岛那边传来消息,那船上番人说已经整治停当,小的听了,不敢耽搁一刻,巴巴的就赶回来通报了。”


    第(3/3)页